产品搜索
产品搜索
新闻资讯
媒体专区
汇得学院
投资者关系
党建活动
业务领域
社会责任

杏彩体育官网app当老师遇上大学生真诚是永远的必杀技 !返回列表

2024-09-08 06:57:18    来源:杏彩体育平台登录 作者:杏彩官网注册地址

  何正友,教授,博导,电气工程学院院长,智慧城市与交通学院院长,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近年来,在IEEE Tran

  何正友,教授,博导,电气工程学院院长,智慧城市与交通学院院长,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近年来,在IEEE Trans.等刊物发表SCI论文20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6部。科研成果在我国电力系统和轨道交通领域得到推广应用,主持获得四川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中国电力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等,参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2016年第一次跨进交大校门至今,已匆匆走过七年岁月。在本科的《入学第一课》,我就听说“严谨治学、严格要求”是交大一百二十余载办学历程中形成的“双严”传统。在之后的几年本科学习生涯中,我也亲身见证了老师们严谨认真的授课态度以及他们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在这样的学术氛围中,我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顺利直博。而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我有幸得到了导师何正友教授的指导,他是一位践行“双严”传统的交大教授,在治学、处事、为人方面给予了我深刻的启示和引导。

  治学:实践出线年我刚进入实验室,何老师就鼓励我尝试探索“微能量收集”研究方向。这是一个热点方向,在电力系统和轨道交通领域中有着重要应用基础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但同时,对于刚刚博士一年级的我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那时的我内心浮躁、好高骛远,急切地想要做出科研成果、发表论文。我花了大量的时间来阅读文献,却都是浅尝辄止,没有去动手,结果几个月时间下来,虽然读了很多文献,但对其中内容的掌握和理解却很有限,我的研究工作陷入了停滞。在与何老师的一次交流中,他敏锐地发现了我的问题。何老师告诉我,作为一名博士研究生,应该结合前沿、国家需求以及科研项目来凝练科学问题,而不是自己去拍脑袋或者单单看几篇文献来想问题。他鼓励我静下心来,围绕需求提出问题和深入研究,强调要做真科研,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取得有价值的成果。

  在何老师的启发和指导下,我意识到了“严谨治学、严格要求”的重要性。我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做了大量实验,并发现了现有能量收集模型和技术的一些不足之处。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我找到了模型与实验结果之间存在偏差的原因,并成功地发表了第一篇SCI论文。

  何老师强调细节的重要性,他注重细节的态度也感染了我。他教导我们在做任何事情时都要注重细节,因为细节决定着成败。他不厌其烦地强调,即使是一个微小的疏忽也可能导致整个实验的失败。因此,何老师一直鼓励我们在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时要严谨细致。

  此外,何老师在其他方面也坚持注重细节。无论是指导学生修改论文还是撰写报告,他总是格外关注每一个细节,甚至对每一个环节都进行多次打磨。他教导我们在表达和沟通时也要注重细节。例如,平时遇到老师时,要主动与其打招呼,养成礼貌的习惯和对人的尊重。在沟通时,要保持逻辑清晰,并用最简洁明了的语言传达自己的想法。

  何老师对细节的重视影响了我,使我深刻理解了细节的重要性。在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中,我不再急于求成,而是仔细规划每一个步骤,确保实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在写作和沟通方面,我也努力使自己的表达更加准确、流畅。通过注重细节,我在科研和生活中各方面都渐渐得心应手,在做人做事方面也更加自信。

  何老师始终坚持诚信、真诚待人,不仅在行政工作中,也在团队建设和与学生的交流交往中。他常讲诚信是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石,也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点。在科研领域,何老师强调要全面、真实地呈现研究结果,不夸大实验结果的优点,不隐瞒实验数据的缺陷,要保持学术的严谨性。他鼓励我们秉持诚实的科研态度,不论是面对成功还是失败的结果,都要毫不掩饰地展现出来。

  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他始终坦诚相待,对每一个学生都给予足够的尊重和关注。在何老师看来,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拥有自己的思考方式。他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并鼓励我们发表独立见解。无论学生的观点是否与他相符,何老师总是以开放的心态倾听,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在何老师看来,怀着诚心诚意,与学生充分交流,碰撞思想的火花,对学生的成长成才以及价值观的树立、胸怀的开阔都大有裨益。

  何老师以身作则,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他的诚信和正直影响着团队的师生,影响着身边的人。他教导我们,诚信是一种可贵的品质,无论是在学术研究中,还是在人际交往中,我们都应当坚守诚信底线,在追求知识的道路上保持纯粹、真实的态度,并与他人建立起互信和尊重的关系。

  何老师身体力行、以身作则,让我明白了严谨治学、严格要求的重要性。得遇良师,终身之幸。我会继续努力,以何老师为榜样,铭记何老师的教诲,将严谨治学、严格要求的准则深深地融入到我的做人、做事和做学问中,脚踏实地、努力上进、勇担重任,为祖国和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们学校有一百二十余载的历史沉淀,从山海关到唐山,再到四川,这一路筚路蓝缕,彰显着一代代交大人“竢实扬华,自强不息”的精神。漫步在校园的土地上,那一尊尊铜像昭示着我校优秀教师“严谨治学、严格要求”的“双严”精神。如今,我辈交大师生在其“双严”传统砥砺下,在新时代为国为民的伟大事业中奋勇向前,敢为人先。

  虽然才进入交大一年,但是有这样一位让我深深感受到交大“双严”理念的老师,他便是教我们《线性代数》的鲁东老师。从这位老师的身上,我深切地明白了什么是“为师者,惟匠心以致远,惟严格以育人”。他自身的严谨治学,对于学生的严格要求,始终激励着我在学习上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

  由于初入大学,大部分同学的心态还没有调整适应过来,加之前期疫情管控,采用的是线上教学,尽管鲁东老师多次在课上强调要认真学习,有问题要问,我却总是不以为意。后面恢复线下教学,加上课程难度加大,我逐渐感到有些吃力。像这种通识课,基本上每周都会留有作业,现在回想起来,鲁东老师可能是我遇到的检查课后作业最严格的老师。即使有助教批改,他也会再次仔细检查,从格式书写到解题步骤,老师都尽有批注。从作业中,他就发现了小部分同学相互抄袭、而且相当部分同学逐渐敷衍了事的情况。为了检测我们的水平,他随后进行了随堂小考,说是随堂小考,实际上严格程度与正式考试相差无几。考完无疑是“哀鸿遍野”……后来老师特地用一节课来进行讲解——自然少不了劝告。我看着手中的试卷,也被老师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所感染,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端正态度。

  在鲁东老师的课堂上,时不时在课前会有复习与预习的检查,可以自己主动请缨,如果没人举手,老师则会进行抽查。在一开始,这种情况我是万万不敢举手的,后面鼓起勇气尝试了一下,我迈出了第一步。我认为这种形式其实好处颇多,一来可以巩固所学知识,二来也是警醒自己,提高课堂专注度。鲁东老师虽然严格,但其实如果遇到答不上来老师抽问的题目时,后果也没有想象得那么可怕,他不会因为这件事特地针对你,更多的是面向整体同学的教导。由于老师后面每堂课基本上会统计预习人数,我们班大部分人都养成了提前预习的习惯,老师也乐意将PPT提前发出来供我们学习,通过提前预习,之前上课“听天书”的情况也得到了解决,并且后来在其他一些课程中,我也养成了提前预习的习惯。中期教学任务结束,我们班上总体线代成绩也是位于全校前列,绝大部分同学都能以一种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课程学习。

  每次上课之前,你都可以看到鲁东老师在调整他的三角架以便课程录像,前段时间是由于疫情原因全体同学线上上课,后面则是因为个别同学疫情封控仍未到校,以及个别同学身体原因请假。无论人多人少,只要有同学需要,他一定线上线下同时满足,还会多次询问、叮嘱线上的同学是否听得清,学习情况如何等。鲁东老师非常欢迎同学们指出自己讲课过程中或者PPT上面的错误,有时课程都过了三四周,只要他发现了PPT有错误,他都会把当时的PPT再翻出来进行纠正。

  还记得上学期提前结束回家,寒假期间线上上课与期末答疑时,鲁东老师对着小黑板,严谨认真地解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以及习题册上面的题目。从他不断的咳嗽声中,我们得知他也不幸感染了,但尽管如此,老师他仍认真负责地把习题册上的题目全部完整讲解了。他讲课的身影,让我至今仍印象深刻。

  鲁老师对于同学们提出的疑问,总能及时详细地解答,虽然有时候他由于工作忙碌当时不在线,但后续一定不会落下。在整个线性代数课程将要结束时,鲁东老师提出建议,让我们写一个学习心得以及课程建议。一方面是通过这个方式给同学们平时表现加上一个态度分,拯救一下自己的测试分数(包括我),另一方面也是看得出来老师他真心想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更好地将知识传授给我们。鲁东老师应该是为数不多的最后统计成绩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的老师,平时分也一般不会拉满,但尽管如此,我仍觉得他是一位优秀的老师。在一年的相处过程中,我能明显地感受到他对同学们的认真负责,对自己、对同学们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在他的教导下,我也养成了认真的学习态度,收获到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今后的课程学习,我对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

  我非常幸运能遇到鲁东老师这样“严谨治学、严格要求”的老师。他的一言一行,无不彰显着交大的“双严”理念。而这样的老师在我们交大还有许多,不管是在我们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还是在其他学院,我都曾遇到过,正是他们恪守着“双严”治学育人传统,为国家培育出了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作为新时代交大学子,我们不仅要讲好“双严”的优秀故事,也要身体力行,传承“双严”的优良校风。行远自迩,继续扬帆,撑蒿渡远滩!

  李遂焰,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71年4月出生,四川遂宁人。现任西南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四川省天然药物仿生合成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资源生物技术,正式出版教材3本,编写讲义5本,发表科研教学论文20余篇。曾获西南交通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

  竢实扬华,交通天下。西南交通大学自建校以来的127年间,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他们筚路蓝缕、手胼足胝,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新中国的建设当中去,让中国人民看到了勤奋刻苦、拼搏奋斗的交大人形象。正所谓桃李天下、不世之功,交大学子的辉煌与认真践行交大“双严”传统的老师们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们或幽默风趣,或不苟言笑,但都将“严谨治学、严格要求”这八个大字深深地刻在了每一位交大学子的心中。今天故事的主角是李遂焰老师,一位在我求学之路上教会我许多的良师益友。

  第一次见到是在新生入学的《开学第一课》,为我们分享了她眼中生物工程专业的优点,激发了同学们对生物知识的学习兴趣,鼓励了同学们的就业信心,在我对未来充满美好期望的同时,这位雷厉风行、做事干练的副院长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次见到便是在生物化学的课堂上了。生物化学是我们专业的核心专业课,难度大、内容多,是许多同学眼中的“大老虎”,我也不例外。但很快打消了我对这门课的恐惧,课堂上她以一个个我们身边的真实情况为例,用轻松幽默的方式向我们讲授着生物知识。她总是在强调知识体系这一概念,即学习是一个查漏补缺、温故知新的过程,不能学了新知识、忘了旧学问,而是应当对课程先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大概的知识框架,然后再慢慢地将所学得的知识填入其中,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这个过程就如同拼图一般,一开始较为繁琐、劳累,但随着知识的积累,学习的能力也会随之增加,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的课堂上的“规矩”有很多:上课要记随堂笔记;课上的位置是固定的,不能随意更换;每一章节结束之后要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交流,协力制作出所学章节的思维导图……这些“规矩”乍一看非常繁琐复杂,但它们都有着各自的意义。在期末考试周,我面对其他课程焦头烂额、手足无措时,我却能依据笔记内容很好地梳理脉络,有条不紊地开始对生物化学课程的复习。看着笔记上满满的字迹,我的耳边仿佛又萦绕着的谆谆教。


杏彩体育官网app